尊驰水槽质量怎么样
你的位置:尊驰水槽质量怎么样 > 新闻动态 > 千古修心名文《治心篇》全文及释义。
千古修心名文《治心篇》全文及释义。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4:38    点击次数:168

常见的《治心篇》有出自曾国藩《治心经》和明朝洪基《摄生总要》的版本,以下是具体内容及释义: 曾国藩《治心经》之《治心篇》 - 原文

- 上:治心之道,先去其毒,阳恶曰忿,阴恶曰欲;治身之道,必防其患,刚恶曰暴,柔恶曰慢;治口之道,二者交惕,曰慎言语,曰节饮食。凡此数端,其药维何?礼以居敬,乐以导和。阳刚之恶,和以宜之;阴柔之恶,敬以持之;饮食之过,敬以检之;言语之过,和以敛之。敬极肃肃,和极雍雍,穆穆绵绵,斯为德容,容在于外,实根于内。动静交养,睟面盎背。

- 中:肝气发时,不惟不和平,并不恐惧,确有此境。不特弟之盛年为然,即余渐衰老,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。但强自禁制,降伏此心,释氏所谓降龙伏虎。龙即相火也,虎即肝气也。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,亦不仅余与弟为然。要在稍稍遏抑,不令过炽。降龙以养水,伏虎以养火。古圣所谓窒欲,即降龙也;所谓惩忿,即伏虎也。释儒之道不同,而其节制血气,未尝不同,总不使吾之嗜欲,戕害吾之躯命而已。

- 下:心欲其定,气欲其定,神欲其定,体欲其定。治心之法,而人力可以自为主持者,约有二端:一曰以志帅气,一曰以静制动。人之疲惫不振,由于气弱。而志之强者,气亦为之稍变。如贪早睡,则强起以兴之;无聊赖,则端坐以凝之;此以志帅气之说也。久病虚怯,则时时有一畏死之见,憧扰于胸中,即梦魂亦不甚安恬,须将生前之名,身后之事,与一切妄念,扫除净尽,自然有一种恬淡意味,而寂定之余,真阳自生,此以静制动之法也。

- 释义

- 上:治心要先除毒害,外在是忿怒,内在是私欲。治身要防恶患,刚烈恶习是暴躁,柔懦恶习是散漫。治口要警惕谨慎言语和节俭饮食。用礼守敬、以乐导和来对治。刚强用和调适,柔懦用敬把持,饮食不节制用敬检束,言语过多用和收敛。敬到极致表现为肃肃,和到极致表现为雍雍,这样才是有德容貌,表于外而根于内,动静交互颐养,会有温雅仪态。

- 中:肝火上升时会不和平、不恐惧,不仅年轻人如此,老人也常怒不可遏,要强迫自己控制,这就是降龙伏虎。龙是相火,虎是肝火,很多英雄豪杰都难过关,要稍加控制,不让肝火过盛。降住龙养水,伏住虎养火,止息欲望是降龙,惩忿是伏虎,佛儒节制血气的目的相同,都是不让欲望残害身体寿命。

- 下:心、气、神、体都要安定。治心有以志帅气和以静制动两种方法。人疲惫是因为气弱,意志强可使气改变,如贪睡可立志早起,无聊时端坐固气,这是以志帅气。久病虚怯会怕死,要扫除杂念,生出恬淡意味,寂静中真阳自生,这是以静制动。 洪基《摄生总要》之《治心篇》 - 原文

- 其一:心者神明之舍,中尽不过径寸,而神明居焉。事物之滑,如理乱棼,如涉惊侵,或怵惕,或惩创,或喜怒,或思虑。一日之间,一时之顷,径寸之地,炎如火矣。故神弗留则蠹,明弗留则耗,休休焉。尝与道谋而自不觉。

- 其二:或曰:谨于为善,若嗜欲一萌,即不善也,归而勿纳,是与良心竟也。必有忿之心,起而与我敌,以我矜愿之意,接欲忿之心,何为不斗?斗不止而害生矣。凡七情六欲之主于心,皆然。

- 其三:故曰:心静可以通乎神明,事未至而先知,是不出户知天下,不窥牖见天道也。盖心如水之不挠,久而澄清,洞见其底,是谓灵明。宜乎?静可以固元气,则万病不生,故能长久。

- 其四:若一念既萌,神驰于外,气散于内,血随气行,荣卫昏乱,百病相攻,皆因心而心也。大概怡养天君,疾病不作,此治心之法也。

- 释义

- 其一:心是神明栖息处,空间不过一寸,却容纳神明。世间事物繁杂,让人恐惧、受创、喜怒、思虑,一天或一个时辰内,心就会像火燃般炽热。神明、灵明不存就会被侵蚀损耗,还常不知不觉与大道相悖。

- 其二:有人说,谨慎为善时,欲望萌生就是不善,拒绝它会与良心较量,产生忿恨,二者对抗不止就会有害,七情六欲主宰于心时都是如此。

- 其三:内心平静可通神明,事未发先知,如不出门知天下、不看窗外知天道。心如水不搅就澄清见底,这是灵明。心静能固元气,不生百病,得以长久。

- 其四:念头萌生,精神外驰,元气内散,气血紊乱,百病侵袭,都是因为心。调养心性,疾病不发,就是治心之法。

诚挚地感谢大家阅读和欣,分享智慧,传播正能量!!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尊驰水槽质量怎么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